2011/3/13 (日)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圓山公園區 看過遠東環生方舟後,
走過一座天橋即到達美術公園區 .
放眼看過去其實腹地還不小,要逛完整片園區需要點時間.
美術公園區內有寰宇庭園區
寰宇庭園區為AIPH國際級戶外庭園競賽,區內參展的共26個城市、28個參展機構,包括希臘、英國、荷蘭、匈牙利、泰國…等等,將展現出世界城市的庭園景色,來自歐、亞、美、大洋等四大洲各國的不同風情,不論是歐洲特有的浪漫情懷、美洲自由不拘的風格、亞洲富含宗教與建築特色風俗與文化,世界城市的庭園景色,讓遊客穿梭其間一次飽覽。
走到美術公園區氣氛仍是不佳,於是媽咪帶著yuci及yuci外婆隨處逛,yuci拔則自己四處拍照.
國 家:美國
展區號碼:10號
作品名稱:夏威夷的熱帶天堂
夏威夷因四季和煦,收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珍奇植物,融合成獨樹一格的造園特色-「植物園庭園」,使得奇花異卉成了夏威夷景觀設計的靈魂。
「與自然合一」一向是夏威夷人的信仰,這種精神也延伸到夏威夷的文化裡。仔細找找看哦…這裡展示了編織夏威夷草裙舞的草裙用葉「Ti leaf」、原生夏威夷的著名蕨類「laua’e」,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棕櫚-如昆士蘭的狐狸尾椰子、馬達加斯加島的銀棕櫚、斯里蘭卡的叢立孔雀櫚..
想要知道更多設計內容與植物名錄,請上網:www.flowerpower.com.tw或至爭艷館C區第11與12攤位或E區第3號攤位。
國 家:菲律賓
展區號碼:3號
作品名稱:馬尼拉圍城- Intramuros
菲律賓在長達300年的西班牙殖民統治下,鑄造出今日的天主教、建築、藝術的主流。「圍城」,是菲律賓在西班牙殖民時期所留下的特別地標,用來阻隔海盜和不合作的原住民進入當時西班牙政府駐留的城鎮中心「Intramuros」(意味「在牆壁裡面」),這些堅固的高牆幾乎建造於所有主要城市的周圍,保護著當時西班牙的心臟-馬尼拉。
受西班牙統治的期間,菲律賓的教會和其他宗教中心、學校、政府和客商辦公室、時興住宅、權位,全部由這些堅實牆壁保護著,它目擊了西班牙殖民者引導菲律賓文化的綻放。在提供了一個避難所給居民的同時,也為菲律賓人開啟了的新天際,持續地誘發菲律賓人的冒險欲望和迎接挑戰的精神。
這座圍城看起來真美呢!
國 家:泰國
展區號碼:2號
作品名稱:泰皇式休閒庭園
在熱帶雨林下的泰皇式涼亭,享受悠閒的SPA時光,舒適、和諧、寧靜、祥和,是人生享受的最高境界。熱帶植物、木雕裝飾、角落的藝術雕刻出泰式高雅與品味。在豐富種類的熱帶植物、荷花睡蓮、花草、園藝景觀的刻意安排下,各式鮮豔的花卉及時盛開,爭奇鬥艷,宛如植物的嘉年華會。
國 家:帛琉
展區號碼:7號
作品名稱:珊瑚花園
重塑白色沙灘、藍色潟湖以及翠綠椰林….這正是彩虹的故鄉-帛琉的象徵,而豐富的海洋生態,更使帛琉成為舉世聞名的觀光聖地。其中珍貴稀有的「巨人蚌」(又稱硨渠貝)更是帛琉諸多神話發想的起源,與帛琉人的生活與文化息息相關。本次設計師以帛琉進口的巨人蚌應用於庭園中;以自然呈現生態、讓海洋生態融入庭園造景中,期望能使參觀的民眾感受與經驗帛琉原色原味的生命力。
想要知道更多設計內容與植物名錄,請上網:www.flowerpower.com.tw或至爭艷館C區第13與14攤位或E區第2攤位。
yuci很喜歡帛琉區,因為有看到學校書籍上的Rainbow,直說 see a rainbow.
國 家:新加坡
展區號碼:9號
作品名稱:花苑園景
以熱帶雨林多層次密植,營造新加坡的氣候特徵。特別顯現出新加坡花園城市的景色。
此區感覺有點"敷衍",沒啥太大的特色.
國 家:中國
展區號碼:8號
作品名稱:香港-亞洲國際都會
本園景以維多利亞港兩旁的建築物和生長於香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為主體。遊人信步而至,迎入眼簾的是香港文化中心的流線型外牆,牆上是躍動的香港飛龍標誌,帶出「香港-亞洲國際都會」的主題信息,寓意香港中西薈萃,多元共融。園中的噴泉高低有致,襯托着充滿動感,形態矯捷的中華白海豚,代表香港是個充滿活力,追求卓越的現代城市。維多利亞港兩旁矗立別具特色的建築物,突顯香港的亞洲國際都會形象。遊人漫步其間,既可近距離觀賞色彩繽紛的花卉和滿目盈翠的綠化景致,亦可感受香港的大都會氣派。
體驗荷蘭的自行車,小孩坐在前端,大空間很舒適喔!
圓形廣場
戶外表演活動廣場。
這場來自台東的原民朋友所帶來的表演,由5個族群所組成的團體,共有7個家庭一起生活一起表演.
其中最小的表演者,今年只有四歲,精湛可愛的演出贏得滿堂彩.
走在美術公園區仍有許多地方未探尋,像是台灣的戶外庭園作品就未駐足欣賞.
通過花之隧道-光影森活即可到達新生公園區 .
【光影森活】由樹狀結構構成,連接美術與新生公園區,藉由其非水平及垂直線條,衍生新的花廊概念,透過其樹狀架構,隱喻遊走於森林間,太陽不同的照射角度,產生不同的光影變化及趣味性,體驗漫步森林的感受;連接3大公園區的【花之隧道】,代表串連、展現、休閒的精神,是「力與美」結構的展現。
這天才發現,原來花博每個園區均相通著,只是有些連接的道路須走的較遠些,
若是走馬看花的欣賞,很有可能一天就逛完四個園區,但也很有可能會鐵腿.
到了新生園區天色已漸暗,找個位子吃過晚餐後,再拍拍花博寶寶即打到回府,快快的結束不太央的一天.
我記得五隻花博寶寶各有名字,但找了花博官網竟找不到.
按慣例有可愛公仔一定要合影留念,就在yuci各各擊破的同時,一旁的路人各個驚呼 這小孩好會擺pose.
還有路人媽媽立刻向女兒面授機宜一番,唉)))))))殊不知姐姐美麗的外表下也是受過一番"訓練"的.
拍粉紅寶寶時,yuci拔特地幫yuci喬了pose,兩人一來一往搞很久,
久到連路人都不想等便轉頭離去,那當下...我很想當做不認識這對父女.
yuci小妞拍了5隻花博寶寶,沒一個是相同的pose,實在是很厲害的愛亂擺.
(前兩天看到yuci學校的慶生照片,一看那扭曲的腳就知是yuci的同學,yuci的腳真的是學校學來的)
初次體驗花博雖然氣氛不是太好,但能趕上花博盛事還是讓人很開心,期待下一回開心的花博遊.
台此2010花博中唯一沒有真花的舘,工研院用了ニ年的時間設計完成.請欣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b1gbNS4R7Y&feature=fvw
愛評 http://www.ipeen.com.tw/i/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美術公園區/comment/162983